
1.菌种选择:灵芝菌种选择丰产性较好,抗杂、抗污性强的优质菌种,才能取得优质高产。选取优良野生灵芝菌株,并对母种培育成适合在林下仿野生种植的灵芝菌种。
2.木料处理:灵芝对树种的要求不高,除松、柏、桉、樟等油脂较多且含刺激性气味的树种,其他树种均可。壳斗科木质坚硬、心材少,较为合适。选用椎木、荷木、藜蒴、板栗、枫木等树木,锯倒后使其自然变干,半干后搬回场地,制作椴木,原木直径为5-20厘米。用工具刨去粗皮,将其截成长25厘米的小段,断面应平整。用手提电刨机打磨抛光椴木四周,削去毛刺,保持椴木基本光滑,以防刺破包装袋,并在椴木中间沿着横切面锯一道口,以便后面往里边放菌种。
3.装袋:选用耐高温、抗拉力的聚丙烯塑料袋,其热变形温度在140℃以上。塑料袋规格分以下2种,大袋长57厘米,宽26厘米;小袋长47厘米,宽22厘米。每根椴木套2层塑料袋,装袋时根据椴木大小选择不同规格塑料袋。装袋时,将塑料袋装放椴木,椴木放入后尽量减少缝隙,用细绳捆紧袋口、扎活结。装袋、搬袋要轻拿轻放,防止破损,一经发现破袋,要及时用透明胶补牢。
4.高温灭菌:采用高压蒸汽灭菌。锅炉内可放置3层蒸笼,蒸笼直径160厘米,高50厘米。每炉可蒸300-400根椴木。锅炉放入水250千克,炉下方用蜂窝煤加热。炉内温度加热至120℃后保温6小时,锅炉内最高温度可达130℃,停火后待温度下降至50℃后出锅,置入接种室中。
5.接种:接种室可选用门窗封好、场地干燥、卫生条件好、便于清洁的5-8平方米房间,内用塑料膜制成相等的接种账。接种前8-12天,将接种帐用“消毒合”3-4克/立方米进行消毒。待灭菌后的料袋温度冷却至30-35℃时控温接种。接种前,应先洗手换工作服、鞋子,工具必须经漂白粉消毒,接种人员的手经酒精消毒。菌种用5%的漂白粉溶液浸泡5分钟,用5克/立方米的烟雾剂(二氯异氰尿酸钠)点燃熏蒸1小时。实行一人把种、多人解口接种扎袋、专人堆放的流水作业。每包菌种可接种4根椴木,具体用量可根据椴木大小调整。甲用水果刀裁开菌种袋,将1/4的菌种用手撕成小块(长1-2厘米)置于碗中,倒入已解开细绳的椴木袋。乙用镊子将菌种块夹入椴木与包装袋的缝隙中,保持菌种在整个椴木四周分布均匀,然后重新用细绳捆紧袋口。每根椴木接种后工具和手需重新消毒。废弃包装袋倒入封闭垃圾桶中。接种时保持封闭,禁止人员进出。
6.菌丝培养:接种后,将灵芝菌袋运入无菌厂房内进行培养,温度控制25℃左右,空气相对湿度应维持在50-60%,并要求在黑暗环境中培养,保持通风。发菌20天后进行酌情翻堆,促进菌丝生长均匀。培养约2个月,待菌棒表层菌丝洁白浓密,菌木间紧连不易掰开,少数菌木断面有豆粒大原基出现,即可迅速下地埋土培养,种植菌棒前30天搬出菌种适应常温30天。
7.种植地选择:灵芝的生长需要适当的温湿环境,最适生长温度为25-28℃,一般适合生长在湿度高且光线昏暗的山林中。灵芝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气体反应敏感,栽培场地应选择在无污染的林地进行林下栽植,林分郁闭度0.6以上,确保灵芝的生长条件更接近于原生态环境。
8.仿野生种植:灵芝的种植时间为3月份,即将脱去袋膜的灵芝菌棒摆放在畦床内,可放15-150平方米/公顷菌棒,上层先铺2-3厘米厚的细土,再覆盖枯枝落叶,最好选用针叶树种的枯枝落叶,如要培养较长菌柄的菌株,可适当增加覆盖物厚度。
9.采收:灵芝生长期为3-8月,按照“先熟先采”的原则,待菌盖边缘黄、白色环圈完全消失,菌盖变硬,色泽棕色,开始放射出大量的红色烟雾状孢子粉末时,即可分批采收。采收时从柄基部用剪刀切除或用手轻摘,留柄蒂0.5-1.0厘米,让剪口愈合后,条件适宜时再形成菌盖原基,发育成二潮灵芝。采收后及时晒干或烘干、装袋,置于干燥的室内保存或出售。一次种植可连续采收6-8年。
转载:百度百科 链接:https://baike.baidu.com/item/%E7%81%B5%E8%8A%9D/202136?fr=aladdin